2022-04-01 09:03:39 | 人围观 | 评论:
不善弈者谋子,善弈者谋势。经历了1989年低谷以后,《英语周报》的转机从报社新领导班子上任开始。市场上的较量,要求报社新班子一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势与借势的条件和推行战略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思考。报社新领导班子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使报社规避了风险并逐渐步入辉煌。
1983年4月,我国市场经济曙光初露,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法研究室的几名老师编发了第一期《中学生英语辅导》,打开了市场的冰山一角。
1985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这份报纸正式更名为《英语周报》,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1988年,《英语周报》的期发行量由原来的几万份达到100多万份,上缴利税723万元。
但是,市场无情,从1989年开始,教辅读物雨后春笋般涌现。残酷的市场竞争,引起了山西师大校领导的重视,他们果断任命了以席玉虎为社长兼总编的新领导班子。危机是威胁,更是机遇和挑战,《英语周报》开始了新的历程。
25个春秋一路走来,《英语周报》书写了中国传媒界异军突起的传奇,期发行量从几万份,到几百万份,到今天的1660多万份,销售收入近1.6亿元,上缴利税近4000万元;从一家校办小报到今天拥有太原总部、北京大学事业部以品牌谋天下——《英语周报》25周年记,北京、西安、武汉、广州四个采编分部以及太原、郑州、武汉三个发行分部的教辅旗舰传媒。
然而,英语周报人的“野心”还不止于此,眼下,报社正在为建设一个集报刊、图书、音像、培训于一体的产业化集团而努力进取。
转危为安——重组印刷联盟 构筑利益共同体
首先是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孙子兵法》云,“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新班子上任之初,报社分块承包,各自为政,对外没有统一的口径,对内缺乏必要的配合。面对这种状况,报社新班子成员从调整员工的心态入手,不厌其烦地与每个员工交流、谈心,分析市场环境及报社在竞争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变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并与大家一起共同设计整改方案,规划发展蓝图。同时,他们以身作则,在困难时期率先垂范,把“以德治社”当做信条,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培育起了干事业的正气,把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个人远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焕发出全体员工的巨大力量。
针对报社资金周转困难,新班子以共享资源和市场、降低成本、分工合作、分工经营的方式,重组印刷联盟,形成相互支持实现共赢的格局,缓解了燃眉之急。在详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报社新班子尝试用市场运作方式搞发行,试验性地成立发行工作站。在精心准备之后,试点取得了极大成功,他们当即决定将这一做法推向全国。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了遍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个发行工作站,拉起了4000余人的专职发行员队伍,实行利益均沾,多劳多得。同时,报社还外聘了6000余名教学一线的特级、高级英语教师做特约撰稿人。这些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给报社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报社以灵活的方式、快捷的速度和丰厚的资源,配合报社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做强品牌——加大宣传 内引外联 移师太原 挺进北京
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给刚刚搬迁到省城太原的《英语周报》注入了新的活力。席玉虎等一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析了我国企业竞争的三个阶段: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这三个阶段的三种竞争方式,对许多产品来说已处于强弩之末。而经营品牌,正走向企业产品竞争的强势。于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品牌经营新战略。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他们在抓好《英语周报》编校工作的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各种现代化媒体上大做广告,进行品牌宣传。2005年11月1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200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英语周报》投中黄金时段15秒广告,这是当年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中文化产业类第一标,打响了这一行业参与招标的第一枪。
加强内引外联,做强做大《英语周报》,报社领导班子走了5着棋。
一是经过积极争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将秘书处设在英语周报社。他们除承担该中心两项招标科研课题外,在全国建立起数十个“英语教育实验基地”,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外语研究员,从事基层外语教学教法改革研究。
二是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部合作,共同开辟“希望——英语杂志”电视节目,在央视一套、二套常年播出,成为央视英语品牌节目。
三是从1998年起,每年邀请全国著名英语专家对各省市地县的教学一线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最新最好的教学法,提供教改信息。《英语周报》教研部人员在报社名誉总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国斌带领下,分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举办近70场以“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新法学英语”等为主题的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培训教学一线教师,指导英语教学实验基层课题研究。
四是举办、协办大型社会活动。2000年和2002年,报社分别组织举办两届山西省中小学十佳外语教师评选活动暨全国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获奖学生英语夏令营。2003年协办中央电视台“六一”全国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英语周报》驻各省(区、市)的发行站,也不定期地与当地教育局和教研部门、电视台、报刊社举办形式多样的“英语周报杯”活动。自2002年开始华夏英语周刊网站首页,英语周报社连续7年与光明日报社共建“迎2008 用英语文化助教工程”,大力弘扬了体育运动这一主题;2007年,英语周报社承办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中国乡村英语教师系列活动”,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期颁奖仪式,社会反响热烈。
五是积极开展与美联社、日本共同社等旗下的先进教育媒体以及搜狐、新浪网的教育频道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保证稿源的丰富性和时代性,《英语周报》买断了《纽约时报》内容和图片在中国的首先使用权,力争把国际上最新的英语教学信息传播给读者。
2002年报社以总部由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市)搬迁到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契机,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报社领导班子制定了一揽子计划,要在十年内把英语周报社建成国内领先的英语教育产业集团。2004年5月,报社搬到在太原新落成的山西师范大学报业大厦。2004年7月完成大学版事业部向北京海淀区的搬迁工作,借助北京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依托北京各大名校丰富的人才资源,着力打造《英语周报》大学版的品牌。
《英语周报》的品牌之树正在开花结果。2006年3月,在首届中国创新传媒年会上,《英语周报》脱颖而出,与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传媒”。当年10月,在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英语周报》荣获“2006中国品牌媒体专业报十强”称号,并被组委会誉为“中国教辅报纸第一品牌”。2007年6月,在长沙举行的“2007年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报业案例”,《英语周报》位列其中;同年在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上,《英语周报》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2008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创新传媒年会上,《英语周报》被评为“中国十大领军报业”。
创业管理——不局限于现有资源开发机会 快速反应
创业管理是《英语周报》始终常抓不懈的又一项战略。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管理和创业是一体两面”,“不懂得管理的创业家,不能存活很久;而不懂得如何创新的管理者,也不会存活很久”。《英语周报》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始终都在不局限于所拥有资源的前提下,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将好的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
报社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抓好队伍建设。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他们狠抓队伍建设,招聘各类人才,形成400多人的专职编辑队伍华夏英语周刊网站首页,200多人的分发储运队伍。目前,《英语周报》拥有专业编辑400余人,其中外籍编审6人,归国留学人员10人,研究生4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90余人,还有一支10000余名由教学一线的特、高、中级英语教师组成的特约编辑和作者队伍。扩大了报社的外脑功能,为报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销实际,他们把在全国各地建立的400多个发行工作站,以及4000多人的稳定的专职发行员队伍,当做报社与师生之间的桥梁。在整个队伍建设上,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鼓励卓越绩效,开展公平竞争,给予均等机会”,并制定了周详的制度做保证。
报社根据400多个发行工作站和4000多人专职发行队伍反馈的当地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将实时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通过报社的管理战略迅速加以实施和验证,从而推动报社飞速成长。这种快速反应是英语周报社应对市场、确定体现办报宗旨的新手段。报社不断以最快的方式获得最有效的市场需要和客户信息华夏英语周刊网站首页,将办报的上游资源与报纸销售渠道有机地加以协作,会同报社的各个利益共同体,形成自己的产品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反应的先决条件。根据市场信息灵活地不断从机制上创新,从内容上创新,从形式和手段上创新,不断以超前的眼光,在竞争对手之前采取行动,用强势的品牌效应、持续的产品创新和紧密的市场网络,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正是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着《英语周报》不断用优异的社会效益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拓展之路——整合、扩大相关产业
英语周报人始终坚持发展文化与经营企业相结合,兼顾先进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企业运营特点,不断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整合、扩大了相关产业。2001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起《英语周报》网站,将专家讲座搬上网络。目前该网站日访量达到10万多人次。他们精心制作,适时推出与教学同步的磁带,并在高新技术的平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发出了“英海源系统v1.0”,为《英语周报》向数字报领域跨越奠定了技术基础,从而实现了精品报纸、精品网站、精品磁带“三位一体”,在英语教辅市场上形成了强势品牌,稳定地占有大额市场率。
2004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了英语周报社,充分肯定了报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英语教学工作中做出的成绩。2007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英语周报”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一认定反映出《英语周报》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标志着报社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英语周报人坚持发展先进文化规律,根据现代企业运营特点,不断实现文化的产业化。作为中国教辅传媒的领军企业,同时也作为一个始终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企业,《英语周报》将回馈社会、反哺教育的公益行为形成制度化,每年投入近百万,今年5·12汶川地震以来,英语周报社除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及相关机构捐出善款1134036元现金外,还减免了受灾地区学生的报款,并同时免费赠送出总价值达220万元的2008-2009学年度报刊。
这个优秀的报业团队,在中国文化产业界拓出了自己的版图,把过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迈向新的征程中他们将续写新的辉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