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英语外教

托马斯英语培训师:半世纪前谁主“激浪派”?除了博伊斯,还有麦素纳斯

2022-04-13 06:06:06 | 人围观 | 评论: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整理

1962年“激浪派”的艺术创作第一次正式在美术馆上演。激浪派的作品五花八门,时时提醒世人对于艺术的态度。

今年是“激浪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除了博伊斯外,今年也是激浪派的开创者乔治·麦素纳斯(George Maciunas)诞辰九十周年。近期,上海昊美术馆联合立陶宛文化学院,邀请了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伊万那斯卡斯举办了讲座“乔治·麦素纳斯与激浪派”,讲述了激浪派开创者乔治·麦素纳斯与激浪派团体的故事。

激浪派的出现

二十世纪中期,当艺术创作在原有的绘画、雕塑等传统形式的演变上捉襟见肘之时,那些不曾被视为主流艺术创作形式的媒介,诸如影像、身体、音乐、新媒体,甚至是日常现成物件等,被急需突破精神的艺术家们纷纷请到创作中去。它们日益成为新艺术风格演变的载体和媒介,而“激浪派” (Fluxus)便是这股后现代艺术潮流中格外重要的力量。

什么是激浪派(Fluxus)?拉丁语中“Fluxus”的意思是流动,英语中“Flux”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托马斯英语培训师,在通常意义上,激浪派既不是一个具体的现代艺术运动,也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流派,而是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欧美的松散的国际艺术组织。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托马斯·伊万那斯卡斯 (Tomas Ivanauskas)表示:“一些人一开始把激浪派称作是一种新达达,但他们并不愿意,他们认为激浪派不属于任何一种艺术流派或艺术运动。他们觉得激浪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和观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重要的前卫艺术家都参加了激浪派,包括约瑟夫·博伊斯、迪克·希金斯、小野洋子、白南准、本·沃蒂尔、罗伯特·瓦茨、本杰明·帕特森和埃米特·威廉姆斯等。

1962年“激浪派”的艺术创作第一次正式以“激浪派”的名义在德国威斯巴登一家美术馆上演。这场所谓的第一次“激浪派”音乐节实际上是激浪派艺术家所表演的行为艺术。其中最为有名的演出来自乔治·麦素纳斯的《钢琴活动(Piano Activities)》。

乔治·麦素纳斯与Emmett Williams、Dick Higgins等表演《钢琴活动》,1962年

伊万那斯卡斯说,“这些艺术家的背景都是多元的,有作曲家、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包括诗人等。每个人用自己本身所熟悉的媒材创作,然后将这些不用的创作进行融合、交流,是跨媒介的。”因此,激浪派实践的领域也是包括了视觉艺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学、出版等各个领域。

开创者乔治·麦素纳斯

乔治·麦素纳斯(George Maciunas)是激浪派中的重要人物,被公认为是激浪派的开创者,也是第一届激浪派艺术节的组织者。

托马斯英语培训师

他于1931年11月出生于立陶宛考纳斯(Kaunas)托马斯英语培训师:半世纪前谁主“激浪派”?除了博伊斯,还有麦素纳斯,1944年,在与家人逃避苏军进攻,短暂生活在德国,并于1948年迁居美国。在美国,麦素纳斯分别学习了艺术、图像设计、建筑和音乐,并最终研习了艺术史,主攻欧洲和西伯利亚移民美术。他对于艺术史的浓厚兴趣甚至超越了其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

乔治·麦素纳斯,自画像,1973,丝网套印(Jonas Mekas Visual Arts Center)

纪录片《乔治:乔治·麦素纳斯与激浪派》影像截帧

1955年到1960年,麦素纳斯首次开始绘制艺术图表,期望能够在其中囊括过去所有的艺术风格、运动、派别和艺术家等。在此期间,麦素纳斯出版了三卷本的前卫派艺术史,其中激浪派被作为第一卷的重点进行介绍。

在麦素纳斯为激浪派所设计的产品中,最为著名的当是《激浪派盒子(Fluxus boxes)》和《激浪派工具箱(Flux-Kits)》。这些小盒子中装满了诸如乔治·布莱希特、小野洋子等激浪派艺术家收集或者设计出来的东西和卡片。其中,首次被设计出来的是《激浪派1号(Fluxus 1)》,在一个木盒子中展示大多数激浪派艺术家的作品。这个盒子一经出现,便广受人们欢迎,并在很多国家重新再版多次。

乔治·麦素纳斯,《激浪派1号(Fluxus 1)》

麦素纳斯设计的名片(Jonas Mekas Visual Arts Center)

此外,麦素纳斯在1963年提出了著名的《激浪派宣言》,而这段宣言也成为之后艺术家们引用的对象,如朱利安·罗斯菲德的影像装置就引用了该文本精华。

托马斯英语培训师

麦素纳斯,《激浪派宣言》, 1963年

除此之外,麦素纳斯在建筑方面亦有贡献。在谈及麦素纳斯的艺术生计问题时,伊万那斯卡斯表示,“在读其传记时可以发现,虽然他过得清贫,但他也在不断买卖房产。60年代末,他重新开发了破旧的阁楼建筑,并与艺术家合作将其加以优化改装,作为激浪派之家合作社。为此,他将房子转换为可供艺术家们进行各种媒介创作的公共空间。在他的改造下,这种空间成为了如今SoHo的雏形。”

麦素纳斯, Fluxfest flag 字体设计,1968,(Jonas Mekas Visual Arts Center)

麦素纳斯与比莉·哈钦在婚礼上互换衣服

1977年,麦素纳斯患上肝癌和胰腺癌,并于次年在位于波士顿的一家医院里去世。在离世前三个月,他与诗人比莉·哈钦(Billie Hutching)结婚,并举行了一场“激浪派婚礼”——新娘和新郎在婚礼中互换了对方的衣服,这似乎也成为麦素纳斯一生中最后一次“激浪派”活动。

激浪派团体与影响

激浪派的一经出现,便吸引了欧美、日本大量具有革新和叛逆精神的艺术家。在1962年“激浪派”音乐节上,在麦素纳斯的组织下,德国艺术家沃尔夫·维斯泰尔(Wolf Vostell)、韩国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ck)等都参与了此次“首秀”。这场所谓的第一次“激浪派”音乐节由许多激浪派艺术家的“音乐会”组成,实质上就是他们所表演的行为艺术,虽然大多都与音乐有关。

约翰·凯奇《4分33秒》

穆尔曼用白南准的身体拉当琴

托马斯英语培训师

在麦素纳斯诠释美国作曲家菲利普·科纳(Philip Corner)的《钢琴活动》中,观众变身为演奏者刮、抓、击打特定物件完成乐曲。这些疯狂的破坏行为成为乐曲演奏中的“配乐”,最后整个钢琴都被摧毁殆尽。另一位重要艺术家约翰·凯奇的作品《4分33秒》则更为巧妙,他在钢琴前坐下,观众们坐在灯光下安静地等着,1分钟,没有动静,2分钟没有动静,3分钟,人们开始骚动,左顾右盼,想知道到底怎么了,到了4分33秒,钢琴家站起来谢幕:“谢谢各位,刚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

约翰·凯奇曾发表了名为《音乐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sic)》的艺术宣言,在他看来,我们身处噪声环境中,雨声,车声,风声,心跳声,马达发动机的声音等等,都是噪声,但不能不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美妙的。

1964年,小野洋子初次登台表演其重要作品《碎片(Cut Piece)》。她独坐在舞台上,身前放着一把剪刀,继而指导观众轮流上前从她身上剪下一片衣料;而白南准则和女大提琴家穆尔曼合作了多件作品。白南准曾让穆尔曼在自己的脊背上拉“琴”,尝试将身体当做乐器。

约瑟夫·博伊斯明信片,1970-1980 昊美术馆馆藏

无题,(塑料袋,关于:纪念乔治·麦素纳斯)无年份 昊美术馆馆藏

伊万那斯卡斯表示,“他们的表演并非剧场式演出,是不需要排练,不需要任何特别技能的,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互动性,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主张。因为过去剧场的表演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界限是很分明的,激浪派的艺术家们希望打破演员跟观众之间的界限,所以每一场激浪派表演托马斯英语培训师,观众都是高度参与其中的。”

“他们的艺术表演使得一些音乐厅、剧场不愿接纳他们,怕他们对场地造成毁坏。但在他们看来,场馆不接纳他们并没有关系,因为观众街上的观众愿意看他们托马斯英语培训师,他们便去街上表演。这一举措非常成功,他们在街上演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伊万那斯卡斯说道。

激浪派的作品五花八门,时时提醒世人对于艺术的态度,什么都可以被拿来作为艺术,艺术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供人仰慕之物,这也在潜移默化间对此后的艺术产生影响。伊万那斯卡斯说,“麦素纳斯在美国的家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派对,很多人受邀参加。其中,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一系列反战作品也是在此期间受到启发的。”

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伊万那斯卡斯举办“乔治·麦素纳斯与激浪派”讲座。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麦素纳斯与安迪·沃霍尔的小故事。有一次,麦素纳斯的朋友想向他买‘激浪派盒子’。当麦素纳斯得知原因是作为礼物送给沃霍尔时,他便说,不卖!他说,‘沃霍尔已经窃取了我很多想法。’”

(本文综合自讲座“乔治·麦素纳斯与激浪派”,及昊美术馆公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