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21:10:15 | 人围观 | 评论:
10年来,陈采霞和胡敏一起,在“庙堂英语”和“江湖英语”之间寻求平衡和突破,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们传递“英语高能高分”的核心理念。
10月16日,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从十年前锦秋知春的民居里,第一批7名学生开始,到如今涵盖英语培训、留学服务、图书出版、加盟合作等领域,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35家分校,自主研发出版图书400余种,培训学员超过200万人,新航道以强劲的学术功底和优质的教学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英语教育培训的一张“名片”,而它所倡导的“高能高分”理念也引领语言学习回归本质。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亲眼见证了新航道10年来的成长。
“帮助学生解决痛苦、解决麻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成熟这些年轻人的心智,我们要真正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分数的同时,健全人格发展”,在10周年的庆典上,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敏这样说道。
和胡敏一样,陈采霞也是科班出身,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硕士毕业,曾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10年来,她和胡敏一起,在“庙堂英语”和“江湖英语”之间寻求平衡和突破,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们传递“英语高能高分”的核心理念。
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在过去10年经历蓬勃发展的过程,其中,留学人数的快速增长是刺激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英语考试培训专家,陈采霞在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也逐渐观察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观念转变——从关注应试、希望考个好分数顺利出国,到发现光有分数没能力在国外求学还是很难适应。
和胡敏一样,陈采霞也认为,未来10年中国的英语培训市场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包括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推动英语学习需求的增长;英语培训将从侧重“应试能力”转向“应用能力”,学生和家长会逐渐从“英语高分”的陷阱中挣脱,回归到“英语高能”的本原;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会助力传统英语培训行业的发展。
在这10年中,陈采霞也经历了儿子学英语、申请留学、顺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整个过程,体会到作为家长,在孩子留学过程可能经历的困惑和问题,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出国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于是她把儿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写到了《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这本书里,希望给更多的留学生家长提供帮助。随着低龄化留学热的到来,身为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的陈采霞,也将考虑针对这一群体的家长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 对话
低龄留学更需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留学密切相关
新京报:最近你一直在做巡回的家庭教育讲座,新航道为什么如此重视家庭教育?
陈采霞:此前青岛新航道英语学校,我在从事一对一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学生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没有问题,只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有不足,通常很容易纠正,学习成绩和能力提升也比较快。反之如果学生本身对学习很迷茫,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又有缺陷的话,就会很难纠正。这促使我们思考家庭教育与出国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京报:家庭教育与出国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采霞:家庭教育做得好,往往意味着出国教育会比较顺利。能力强的孩子,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更适合留学,发展势头也更强劲,我儿子的成长、留学过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如果孩子存在性格缺陷、与父母关系紧张等问题,出国以后会比较麻烦。
在低龄化留学的大趋势下,出国读高中甚至初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成熟度不够,需要家长深度参与。但我看到的是青岛新航道英语学校,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家长对自己该做什么却还不清楚。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新京报:你在书里讲述了儿子从出生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金融硕士学位这一过程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母亲青岛新航道英语学校,你最想和家长们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陈采霞:不少家长习惯帮孩子设计人生,但选择的权利还是要交给孩子。比如,很多想出国的孩子都纠结于要不要参加国内高考,我也一直希望儿子能接受高考的“洗礼”。当时儿子已经收到多所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最终决定放弃高考。他认为,随便考考没意义,认真考上了名校占着名额不去,还会浪费别人的机会。这个理由打动了我,我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次是多给鼓励与肯定。我儿子在国外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每次我都会说“妈妈相信你能行”。
新京报: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是否也会成为未来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战略之一?
陈采霞:我相信,越来越多培训机构会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关键的时间节点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与其等孩子出现问题后茫然无措青岛新航道英语学校:好新闻,无止境,不如提前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更好成长。就这一层面而言,教育培训机构要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
思变
今年是新航道成立十周年,过去十年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我也更加坚信,在英语教育转型、在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等方面,新航道是有超前意识的,我们一直强调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应用教育,强调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机会。时代有需求,我们去满足需求,并引领需求,就能在业内脱颖而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