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14:18:33 | 人围观 | 评论:
1978年
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中学和小学学制各为5年。教育部领导重视外语,主张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外语,到高中共8年。当年,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英语组代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80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修订了大纲,产生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78和1980年的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相同。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基本训练,一般侧重培养阅读和自学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1978年
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召开
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全日制零基础英语培训:改革开放40年英语教育大事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加强外语教育、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外语人才的办法和措施。会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迫切需要加强外语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外语人才。这次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专门研究我国外语教育的会议,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吹响了外语教育改革的号角。
1982年5月27日至6月3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工作会议,7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1986年10月,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中学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在大连召开,会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意见》。三次全国外语工作会议不仅提高了外语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外语学科改革的方向与措施,推动了外语教育发展的进程。
1978年
外语考试对所有高考考生开放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仅要求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参加外语考试。自1978年起,所有高考考生都可参加外语考试,但成绩不计入总分。1979年,高考外语成绩仅按10%计入总分,1980-1982年分别按30%、50%、70%计入总分,1983年起则按100%计入总分。现在,外语被列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受到了全社会史无前例的重视。
1981年
托福进入中国,带动高考英语标准化改革
1981年5月全日制零基础英语培训,中美代表团在华盛顿签署了“托福入华”协议。同年12月11日,即协议签署7个月后,托福在中国的首次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举行。据统计,当年参加托福首考的中国考生共有615名,其中教育部公派考生453名、自费考生162名。
托福考试进入中国后,为国人打开了通往国际教育的大门。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是从引入托福开始的。托福考试在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人的赴美留学史。
在托福考试开考以后,中国的高考英语随即也开始了标准化改革。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教育考试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也于1987年正式成立,从此,中国教育考试开始引进、研究和应用一系列国际教育界的先进理念和手段,逐步推进了中国各项国家教育考试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1982年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
1982年6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翻译协会),这是由与翻译及与翻译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是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协会成立以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举办了翻译行业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翻译人才培训、翻译咨询服务和与翻译工作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自1986年创办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组织的时间长、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翻译大赛;2001年以来开展的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对1000多位翻译家进行了表彰,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协会还积极开展与国外翻译界的交流与合作,于1987年正式加入国际翻译家联盟,其代表一直当选该联盟理事。
1987年
大学英语四、六级开考
1987年开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考试中心主持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
1985年和1986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相继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本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确立了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程的地位,提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要求,并且规定学生在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后参加全国统考。国家教委于1985年组建“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考试设计组”(1994年更名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开发和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促使全国各高等院校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大学英语教学,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980—90年代
出国潮带动英语培训热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涌现出的“出国潮”激发了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当时,中央电视台有“FOLLOW ME”(《跟我学》),出版界有《英语900句》《新概念英语》等,其中《跟我学》是八十年代初,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由BBC制作的情景会话英语教学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学外语用的收音机、录音机也都成了紧俏商品。
与此同时,专门针对托福、雅思、GRE等英语考试进行辅导的英语培训在社会上逐渐火热起来。1993年,北京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北京的一间民房成立;同年,英孚正式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的外资英语培训机构。1995年,李阳创建的“疯狂英语”提倡学习者疯狂地说英语、大声喊英语,该方法有效地把很多内向的英语学习者的“哑巴英语”变成了实用英语。到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的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01年
教育部要求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200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文件还附发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定为三年级。此后,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1年
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简称义务普高课标),2003年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普高课标)。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推广工作。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规定课程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对形成这一能力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描述性的九级目标要求。
2006、2007年
翻译本科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诞生
2006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高校设置“翻译”本科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自2006年起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翻译专业”。
在我国专业目录中,过去一直没有“翻译”专业,而是将“翻译”作为外语专业的下设课程。有关“翻译”是否属于“专业”的争论多年来此起彼伏。将“翻译”区别于“外语”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使得学科发展更加完善合理。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方案。5月,教育部宣布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5所高校成为首批MTI试点单位。
2007年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公布
2007年7月,教育部下发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并为其他语种的改革提供了先期探索性经验。
2013年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启动
2013年,教育部提出研制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来规范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指示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成立之后立即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在几年时间内,项目组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研制工作,数易其稿。
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增加了“前言”,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教学指南》从实际出发,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013年
英语培训迈入在线时代
2013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语言培训市场作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从2013至今一路高歌猛进,根据相关统计,获得投资的在线英语教育企业数量约占教育行业总投资事件数的五分之一。
相对于成人语言培训,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有着更刚性的需求和付费欲望,因此,在线少儿英语一直被认为是最火热的垂直细分领域。据预计,2018年中国在线英语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571亿元人民币,且未来仍将保持年均超过20%的增速快速增长,此部分市场大多数集中在少儿阶段。
2014年
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201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同年,浙江、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两大试点省市,外语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考试,选用其中1次成绩。由于该政策给予考生更多机会,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壁垒而在业界获得一片掌声。
2017年
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成
2017年8月,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成。建设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有助于了解国家各类外语人才的状况和分布,优化政府对外语人才资源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改进和提升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
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包括高端外语人才数据库、外语专业师生数据库、外语人才供需信息库3个子库。其中,全国高端外语人才数据库收集了全国121所高校的高端外语人才信息,总数27000多人,涉及5种通用语、44种非通用语、12个学科门类、87个一级学科。全国外语专业师生数据库收集了全国近900所高校2010年以来的外语专业师生信息。
2018年
教育部颁布基础、高等阶段英语教学最新标准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全日制零基础英语培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全日制零基础英语培训,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英语课程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标准》规定,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2018年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实施
2018年6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实施。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它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详实的描述,对提升英语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促进多元评价、反馈教学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量同衡”。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在《量表》的基础上研发英语能力等级考试,计划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英语测评体系,有利于解决各项英语考试标准不一、各阶段教学目标不连贯等问题,实现多种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