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外教一对一

博物馆怎么读英语: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超过1600家!在博物馆中深读历史、精读历史

2022-05-07 08:16:31 | 人围观 | 评论:


截至目前,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超过1600家;2018至2020年间,全国共举办革命文物展览4000多个;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次超14亿。

今天(5月22日)博物馆怎么读英语,在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人物类博物馆70年”学术研讨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分享了这组数据。他直言,尤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博物馆已成为公众非常信赖的公共文化机构,观众对场馆的期望值和要求不断提高。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物类博物馆?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人物类博物馆作为先进人物的纪念地,必须承担和发挥见证历史、记录时代、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使命,而要充分发挥人物类博物馆的使命,就必须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不仅要提升博物馆的学术能力,鼓励多学科的观点解读馆藏史料,提升博物馆所反映历史的严肃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加形象化、充满互动感的参观服务提升体验感,让思政教育在到馆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发生。

历史类博物馆研究应当鼓励多学科观点

“纵观我们的人物类博物馆,有时候,宣传内容过于雷同,缺乏对观众的持久吸引力。相关服务意识也有待提升。”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阳国利直言,上述问题制约了人物类博物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安来顺也有类似感触。在他看来,历史博物馆分为信息性的博物馆和纪念性的博物馆两大类,而人物类博物馆属于后者。人物类博物馆应以记忆的名义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帮助公众“确信”某个特定的历史事实,并使特定的历史认知合理化、合法化。

“一个纪念性的博物馆所反映的历史务必是可靠的、有说服力的、严肃且可信的。”他补充说, 部分历史类博物馆对最直接的历史资源重视还不够。纪念馆在发现历史资料的信息及其解读价值过程中,应鼓励多学科的观点。唯有在历史资料信息和价值的解读中鼓励多学科的观点,才能让史料更加丰满。”

我们需要具体化、形象化、体验式的人物类博物馆

多位专家学者指出:博物馆的研究需要服务于观众。学术研究通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观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建立在具体的、真实体验基础上。博物馆应建立在具体、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这也是它区别于研究院、大学的地方,“如果抽象的结论和真实的体验两者之间找不到交汇点的话,那么这些抽象结论对观众而言就会非常难理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赋予抽象性的结论更多的具体性?安来顺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次,他在参观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故居时,发现展览中对雨果的介绍并未选用历史学家给雨果所做的结论,而是采用了雨果的自传、手稿,去世前留下的画像,用过的家具等物件展现了这位文豪的一生和成就。

特别让他注意的是,雨果的生平展命名为《遐想的斜坡》博物馆怎么读英语: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超过1600家!在博物馆中深读历史、精读历史,源自雨果的一首诗。起先,他并不理解为何不选用《悲惨世界》等更有名的著作,而后,伴随着故居中的一声声朗诵,他恍然大悟:“这首诗里所有的这些描写,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还原成一种形象化的东西。”其中提到的建筑、人物均可以用雨果同时代的油画作品、雕塑作品进行还原。

主办方介绍,这是专门面向当地小学高年级学生准备的教育展览活动。活动中,他们还会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雨果,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博物馆怎么读英语,你会不会和雨果一样,有相同的灵感?

这次展览给了安来顺很大启发,“只有让学生真正沉浸到博物馆所提供的视听内容中博物馆怎么读英语,才会真正激发孩子的内心认同和学习的热情。”

发挥博物馆思政育人作用至关重要

人是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的本源。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吴瑞虎认为,人物类博物馆是历史人物展示的地标性建筑,是瞻仰性的殿堂,更是历史性人物精神的传承性课堂。

与会专家们认为,在人物类博物馆中开展历史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一代精读历史、深读历史,让他们在读通、读透中收获最具体的课堂。

据悉,陈云纪念馆面向市民精心策划了红色故事大讲堂。在该馆的微信公号上,每天推送红色故事,每季度都会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红色故事主题比赛,包含评弹等丰富的形式。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也通过提供免费的门票、讲解、专题党课等拉近和参观者的距离,滋养青年一代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