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 17:12:57 | 人围观 | 评论: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从业者的观点,认为智慧课堂行业混乱的本质,是因为还没有出现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级别的产品。
但我觉得,这个观念太容易得出来了,也不能说错误,几乎任何一个行业在有巨头之前都可以这么说。我想这可能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我认为思考这个问题要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我们当然要看智慧课堂产品和行业本身存在什么问题,横向我们要看到智慧课堂和其他教学信息化产品的差异。
虽然现在智慧课堂的产品形态有PAD、纸笔、手写板、反馈器(答题器)几种形态,但我觉得除了PAD端以外,其他方案都只是用来解决PAD的价格问题或者屏幕问题的代替方案,仅仅只是备胎罢了。所以,这里只讨论PAD端的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行业能受到这么大争议,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教学信息化最风口浪尖的产品(连校讯通行业都感觉进入了平稳期),我觉得一定是多方面综合造成的,以下我会从几个维度来分解这个问题:
一、政策/观念层面1. 教育公平
智慧课堂产品都是学生人手一终端,从客观而言只能按照平板班分班,但是这就一定程度上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打破教育公平的方式实在太多了。
各种实验班、北京四中/成都七中网校、录播甚至所有的三个课堂,只要不是在全校起码全年级推行的话,都一样教育不公平。从横向来对比,我认为教育公平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2. 儿童视力保护
这一点我认为是相对重要的,因为政策,而不是因为社会观念。近视真的是一个成因非常复杂的问题,看电子屏幕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现在孩子晚上被迫熬夜写作业、不运动、玩手机可能都比智慧课堂那点儿时间影响大。
甚至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儿童视力永远不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只要教育内卷够严重,升学竞争和压力就在那,家长难道不知道一天上这么多补习班是过度用眼吗?但是近视重要还是升学重要?
当然了,这似乎有点狡辩,我觉得不能说没有影响,但视力问题一定不可能靠灭绝智慧课堂就能解决。甚至我很希望业内有人去做统计,使用智慧课堂的班级和没使用的班级巨人教育培训学校新概念英语课件,近视的占比各自如何,我相信差异不大。
二、产品价格1. 政采方面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政采产品的价格是不敏感的,教育信息化对比其他市场的产品价格几乎清一色都离谱。这么多年都没有觉得是个问题。但放到智慧课堂行业里,这确实是个问题。
从集体设备到个人设备巨人教育培训学校新概念英语课件,数量上的大幅度提升,靠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是非常难实现的。所以业内很多人都认为,真的要实现人手一终端,靠政府直接埋单实在难以想象要有什么样的支持力度,于是只能走家长付费模式。
2. 家长付费
嘉兴、蚌埠两次事件中,媒体都在反复强调,这个智慧课堂平板的售价太离谱,卖6千、7千。
那反过来说,为什么这个平板会是这个售价呢?难道这些厂商全国毫无例外都是黑心厂家,整个行业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良心?我想不是的,造成这个价格问题的因素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
学校成本的转嫁:智慧课堂除了学生人手一终端,学校是一定会配有相关系统和设备的,但是学校是否对老师用的这些设备、系统、服务埋单了呢?在家长付费的模式中,学校付费的恐怕凤毛麟角,基本都是平摊给家长;渠道代理商模式:教育信息化在过去构建了一个结构复杂的代理商机制,整个产业链非常长,但是这一套模式是为了上一个年代的政府采购而研究出来的。这个交易结构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对于智慧课堂而言,我们还在使用上一个年代产品搭建的交易结构,来交易自己的商品,恐怕多少有点问题。所以现在就出现了,厂商出货卖1500-2000,然后到用户手上要价六七千。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目前非常严重的,其实也不是没有厂商尝试打破这个交易结构,但任何改革不管对错,总是一定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有供给侧的改革、商业模式的更新。
往更加政治不正确地说,这么些年了,“教育贪腐”又何曾提上过纸面。
三、客户成功维度:从SAAS行业引申过来1. 缺乏客户成功的理念
客户成功这个概念从美国诞生,目前国内SAAS行业也应用广泛,我引用这个概念来阐述“满足客户目标”方面的问题,本质是学校层面。
客户成功的定义和预期管理,或说观念转变。客户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是靠产品化能直接解决的,放在学校中,不可能靠引入一个产品就能实现学校广泛提分、教学改革的目标。基于这个客户成功目标去运营智慧课堂,几乎可以说是给自己套了一个紧箍咒。明明不可能,但一念叨,你就头疼。因为这目标本来就不靠谱,但却被广泛地使用和要求。教育的客户成功缺乏标准化。如果我们对智慧课堂降低一些标准,不要求它能直接满足提分了。对比阅卷行业来看,阅卷经过多年发展,成熟到几个大厂商都能形成客户成功的套路,推动多校联考、组织考后分析会、提供教研协助等。但在智慧课堂中,“产品+服务”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公式,哪怕是讯飞等头部厂商,都还只是提供低端的人手来“服务运营”。2. 产品还不足以成熟到不依赖服务
很有意思的是,SAAS行业有一个基础认知,当客户数量上来之后,就不能依赖于客户成功经理了,而且整个行业越做越大,用户认知建立起来了,天然也会弱化这个依赖。但是在智慧课堂这个领域里,客户认知的建立实在太慢了。
说实话,产品吃灰不是智慧课堂的弊病,是整个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行业的弊病,学校里一年用一次两次的产品多到都数不清了吧。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和学校的管理结构、老师的聘用方式、社会地位等等都有关系,他们根本没有动力和危机感去进步,只能依赖于校长和地区管理人员的个人追求,甚至是政绩追求。
于是就造成了,“没有服务就没法用”这种扯淡问题在整个行业都默许。
四、老师个人问题1. 部分老师对新技术/产品的接受度
这里引用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有趣的是K12的老师,这1100-1200万人平均年龄就在32-35岁。这里面相当大一部分群体,他们对任何新事物、尤其是新科技(对于他们而言是新)的接受度天然就非常低。
这不关乎产品、技术好不好,也不太关乎他有没有这个需求,而是他仅仅作为人这种生物天然存在的观念。
2. 没有以全校、全年级的方式在使用智慧课堂
这本身像是一个学校原因,但为什么我把这个归纳在老师个人问题里呢,因为它会造成两个压在老师个人身上、导致他非常难使用智慧课堂的因素:
老师不会用,缺乏后台支撑。零星的个别班级、个别老师使用智慧课堂,学校里面对于如何使用智慧课堂一定会缺乏教学经验和研究巨人教育培训学校新概念英语课件,至少研究非常有限巨人教育培训学校新概念英语课件:思考:智慧课堂产品有哪些弊病?,因为人就那么多。反观传统的集体备课方式,老师们有充分经验,落到单个老师身上,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后台臂助,让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教学。工作量问题。只要年级中只有个别班级使用智慧课堂,那这几个老师几乎都必须要带平板班+普通班。教学资料、课堂设计、教学方式都要重复做一遍,至少也是1.5倍的工作量。老师个人的工作量难以承担,甚至从职场平等来说,他更加不愿意、不应该承担(如果在公司里,恐怕就说是职场压迫了),也无法专注,怎么能做出好的教学效果呢?3. 产品效果不够外显
老师自己也只是一个打工仔(灵魂的工程师那套道德绑架就算了吧,收入就在那,买得起房再说),他使用一个产品是需要出效果的。智慧课堂不能说没有效果,单提升课堂氛围这一点我觉得价值就非常高了。
但是这个效果如何才能对老师而言外显,甚至更功利地说,如何让我可以上班摸鱼还能完成工作、如何才能展现在PPT里、如何才能和绩效相关。这一点,我觉得智慧课堂产品是没有想清楚的。往最浅了说,这起码也是一个“效率”问题。
以上,是我对智慧课堂这个行业或说产品目前存在的弊病总结。
一个行业能发展到目前的状态,产生如此大的争议,不一定不是某一个单点问题就能造成的。反过来说,解决任何一个单点问题,也不足以撬动这个行业快速发展。要建立对这个行业全面的了解,难度非常高,希望有更多在这个行业沉淀已久的人共同讨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