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中文日,也是中国农历的“谷雨”。在2010年,联合国第一次庆祝中文语言日,旨在加强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
据联合国网站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中文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以来,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的程度比过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人把汉字留在了 《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第一行
1945年4月25日在线英语词典网站:联合国庆祝"中文日" 更多中文拼音"侵入"英语,旧金山制宪会议召开。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们在全体会议和委员全体会议上对敦巴顿橡树园建议、雅尔塔协定以及各国政府提出的修正案进行了研究讨论,起草了共111条的《联合国宪章》。6月25日晚,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早上,与会153名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签署宪章的仪式。各国正式代表逐一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按照四个发起国的英文字母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专门从唐人街订购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笔、墨、砚等中国文具,当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中国人也就把汉字留在了《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据联合国网站介绍,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的程度比过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98年11月13日,联合国网站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联合国网站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后最后一个推出的官方语言网站。在联合国语言交流部组织的面向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职员开展的语言课程中,每期有200人次参加中文学习,而5年前,中文学习班每学期只能招到70至80名学生。伴随着全球掀起的“中文热”,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员工也在与日俱增。
中文日被定在“谷雨”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
追求各语言平等是联合国努力的方向。2010年,联合国第一次庆祝中文语言日,旨在加强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根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是“谷雨”的由来。中文日也因此被定在每年中国农历的“谷雨”,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从2010年开始,联合国每年都在中文日前后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今年,纽约联合国总部也在4月17日举行了活动,以书画展、茶艺表演、歌曲演唱和书法讲座等形式庆祝中文日。
不过,和联合国其他正式语言相比,中文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最低。由于在联合国的成员中几乎只有中国使用中文,所以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英语。虽然在各项正式会议上,与会者可以听到中文翻译的同声传译,但会后的新闻稿,甚至联合国很多下属部门的网站上,内容仍为英文。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的语言当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而中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加在一起才占1%。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看来,任何一种语言的推广都跟母语国家的地位是成正比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440所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
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数据显示,2013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约达到1.5亿人,这个数字仍逐年递增。2004年11月21日,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这所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今年4月17日在京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共计1086个,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报告显示,2010-2013年,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以汉语言文化推广为主的普通孔子学院之外,还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孔子学院,如中医孔子学院、商务孔子学院等。报告认为,特色孔子学院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而不再是单纯的汉语推广。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孔子学院的吸引力除中国文化外,中国经济也是重要原因,对于商务型孔子学院的需求明显增多即是一个证明。
中式英语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跻身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被录入了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除此之外,该词典还收录了很多常规词典里面查不到的流行英文俚语俗语,最新出现的还有“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和 “no can no BB(不行就别乱喷)”。
“no zuo no die”源自此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作死”中的“作”发音zuō,是东北地区普遍都知道的地方性语言,意为“找死”在线英语词典网站,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口语说法。打开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在搜索栏中键入“no zuo no die”,在该词条解释的第一句就写着“This phrase is of Chinglish origin(这条短语源自中式英语)”。而过去的三个月中,“no zuo no die”收到了1600多个“赞”。至于一些网友用了多年的“gelivable(给力)”、“people mountain peoplesea(人山人海)”等这些“Chinglish”的词汇,也都被收录在了美国在线俚语词典中。
对比发现,早期的中式英语,多是一些自造英语单词,或者将中文逐个译成英语后的汉语式拼接,就像人山人海、好久不见等。但如今,更多的中文拼音开始直接“侵入”英语中,就像“zuo”,以及更直接的“tuhao(土豪)”、“dama(大妈)”等。有网友就感叹说:“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但归根结底是拼音的。”本组文/本报记者 董鑫
专家支招
方块字成中文普及拦路虎 教老外中文要讲方法
既有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又有拼音“入侵”英语词汇,海外汉语热不断升温。这意味着中文已经成了与英语一样的国际化语言吗?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语言学家如此宣称过,但至今都未曾实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讲师杨慧真长期在一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在她看来,近些年中文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不过想要成为一种国际化语言,中文要走的道路还很长。
对很多学习中文的外籍人士而言,汉字就是他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杨慧真发现,从初级班到高级班,学生是越上越少,一般到中级就止步了,中级意味着他们能日常交际对话、能看懂简单的文章在线英语词典网站,但还不足以应对报刊之类的书面材料。而在国外,因为不是必修课,只是兴趣班,怎样能留住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头疼的问题。正如于丹所说,中文在国际化普及上是存在一些先天障碍的,即中国字是方块字,不是拼音文字。但这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重要的是教汉字的方法,“教人汉字要教一点故事”,于丹举例说在线英语词典网站,“让学生说出‘手’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会说摇、抱、挑……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中国字的‘提手旁’,就好理解了。”
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语的杨慧真说,目前来北语学习汉语的学生多是因为工作等原因产生的刚性需求。于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跟中国做生意,而这种直接相关的经济利益会带动中文的国际化。对于中文的国际化于丹表示她很有信心,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中文在国际上的推广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丹说,想要真正实现中文的国际化,首先需要的是国家尊严的上升,这是提升一国语言地位最根本的前提,其次是公共外交的推广和民间交流的扩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