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05:08:09 | 人围观 | 评论:
4月26日的晚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平淡无奇的,但对于短视频+教育来说,却是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夜晚。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抖音上跟在新东方工作了18年的名师李旭在抖音上首次连麦直播。这是一个独立教师通过短视频平台崛起的开始,也是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教育机构们想潜心拥抱和探索短视频的征兆。
早在教育机构行动之前,短视频平台早已向教育从业者伸出橄榄枝。从2019年开始,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平台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3月,抖音率先对部分知识科普类账号开发5分钟长视频权限,之后推出“DOU知计划”短视频科普知识比赛,为平台知识创作者提供机会的同时,扶持其商业变现。
去年6月,快手正式上线快手课堂。今年7月,快手推出“教育生态合伙人计划”,为参加短视频生产的教育机构提供运营辅导和场景变现。春节前又拿出66.6亿流量助力教育类账号在快手平台冷启动。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教育和短视频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融合。
独立教师的时代
“有一天我走在来公司的路上,听到一个人在给朋友打电话,他说他现在抖音6.2万粉丝,等到10万粉丝就辞职自己招生单干,听完我看了一眼天空,觉得天更蓝了,去机构化的独立教师创业时代终于来了。”
6月初,由原新东方高管覃流星创办的泛教育领域网红名师MCN品牌101名师工厂宣布获得由北塔资本领投、蓝象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这已经是101名师工厂在3个月内的第二轮融资,而上述的场景,正是覃流星正在做且坚定的事——孵化网红名师。
覃流星认为短视频+直播的战争上半场已经打响,最先开始的将是对存量大V资源的争夺。而这些大V,也正试图通过短视频来“普及”自己的魅力。
在短视频+直播的时代,教师的独立性和价值正在被放大。一个手机,一块黑板,已经足够成为一个独立教师的创业设施。MCN品牌“酸橙教育”创始人马克正是短视频的受益者。
2016年1月,马克首次开通微博抖音短视频用英语怎么说:流量红利下,短视频于在线教育的“机遇”与“不足”,分享了一段英文短视频,一周内便吸引了近10万粉丝。之后,马克常在自己的微博分享与英语、留学相关的短视频,粉丝最高时突破263万人。从此,马克从一名普通的留美学生变成了“知识性网红”。在零投入的情况下,他每年的收入已经超过100多万。毕业后,马克以签约的知识性网红作为其创业项目酸橙英语的流量入口。
“对于个体老师来讲,短视频是可以脱离机构,由老师个人完成从招生到提供教学产品服务完整闭环的新方式。”马克对投中教育表示。
与过去教育品牌不同,覃流星也认为,未来将存在一种可能——教育不再被大型机构垄断抖音短视频用英语怎么说,流量逻辑被重构,学生和家长直接在短视频平台上感受老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只能看到被大机构包装后的宣传广告。
在教培行业,教师一直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机构教研水平和产品服务的落地窗口。好的名师,甚至可以撑起一家机构近半的营收。因此当名师不再必须倚赖机构之时,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实现的价值将远超乎想象。
据了解,新东方名师李旭的“旭哥讲英语”抖音粉丝从0到100万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目前,“旭哥讲英语”抖音已经突破200万粉丝,快手也已经积累了70+万粉丝。而李旭通过在抖音、快手直播卖课,一个多月来收入将近200万人民币,早已跑通轻量化变现。
李旭认为,短视频平台的背书是比品牌的力量还要强大的。也就是说,短视频帮助学生和家长省去了中间的筛选环节。那么,在不需要机构背书的情况下,各个学科头部老师之间如果自发组合形成团队或是形成课程,是极有可能在整个互联网教育掀起一场革命的。
“你也许错过了微博时代,也许错过了微信时代抖音短视频用英语怎么说,一定不要再错过短视频时代。”覃流星如是说。
教育的短视频梦
短视频+直播不仅是个体的机会,也是教育机构的机会。除了俞敏洪,近来,带火该话题还有罗永浩。
4月10日,罗永浩首次在抖音上为教育产品带货,猿辅导旗下斑马AI课在当天的直播中共卖出1.08万份,客单价49元;5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在线教育产品“瓜瓜龙英语”又亮相罗永浩抖音直播间,5000份产品上架后不到10秒售罄,客单价19.9元。
如此耀眼的数字摆在眼前,论谁都不能视而不见。于是,这场关于教育行业获客渠道的变革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在快手的生态系统里,VIPKID、高思教育、火花思维等企业身影频现。而在抖音上,学而思、作业帮、猿辅导等K12头部每家注册的账号都多达十余个。
教育机构主动拥抱短视频的原因不难理解。这场短视频洪流中,其发挥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品牌曝光所带来的流量。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时代,传统的获客渠道已不足以满足机构需求。怎么从粗放式的模式转化为更精细的流量获取,获得更加长线的用户经营逻辑是当下教育品牌普遍思考的问题。
此时短视频的兴起,加上疫情带来的在线教育流量红利,恰巧成为教育机构拥抱短视频平台,寻找新增量的有利契机。
“短视频在获取流量上,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低廉。”马克认为教育产品引发和触动用户购买的过程非常漫长,通过纯粹的信息流投放或关键词搜索是很难达到较好的获客的。相比之下,短视频可以提供一个外化效果的初步场景,从而促进整体转化的提升。
的确,短视频平台具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无疑会实现师生间的亲密互动。而这种非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延长了用户理性选择的周期,同时也使账号主体与用户建立起了稳固且有黏性关系。当“用户”转变为“粉丝”,深度信任也便逐渐产生。
不过,“现代化”的短视频、直播与相对传统的教育相遇,总归是一次需要磨合的漫长过程,而基因决定的差异终究没法消除。
马克向投中教育分享了一个教育短视频的常见误区——把短视频当作教师的讲堂。他认为,与录播课不同的是,短视频的承载量有限,用户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且用户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所提供的内容必须经典,且教师要进行简短清楚的表达,把知识点讲透,讲深,讲专在短视频中并不适用。其次,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普适性,例如讲26个英文字母就要比讲宾语从句更适合短视频,因为前者更具大众化。
但恰恰也是这种社交和娱乐属性,短视频的教育深度是备受质疑的。当高知识容量的课程无法在短视频中呈现抖音短视频用英语怎么说,被压缩的学习内容就注定无法传递良好的教学效果。
即便是在直播过程中,通常的点赞、评论等交互功能也仅能以快速发送文字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只有极少数有机会“连麦”老师。互动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马克对此表示赞同。“短视频只是吸引用户注意的工具,它的定位应该是引发兴趣,而非解决问题,真正深度的内容还需转为私域流量或付费后再去实现。”
诚然,短视频只是教育的起点,而非终点。流量红利下,短视频与教育都在投石问路,磨合才刚刚开始,想有更好的融合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