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08:13:42 | 人围观 | 评论:
民间流行着这样一种传说,在北京,顺义妈妈是既要牛娃,又要铂金包的一群人。就像纽约上东区的那些妈妈,住在俯视中央公园的公寓里,背着铂金包,挤破头为孩子申请昂贵的私立校,殚精竭虑打入上流社交圈…...
又据说,除了顺义妈妈,在北京还有另外一群颇具代表性的妈妈群体——海淀妈妈。她们站在中国教育的高地,但比起拥有全球视野,动不动就美高爬藤(在美国上高中以及申请常春藤盟校)的顺义妈妈,海淀妈妈的格局似乎过于封闭,只盯着海淀区内的六小强和985大学。
比起拿着铂金包、穿着高跟鞋的顺义妈妈,海淀妈妈太不精致:白天上班打拼,晚上辅导孩子。出门随便拿件衣服套上,以黑色、藏青、灰色为主——因为耐脏,从不化妆,平底鞋是标配,这样才方便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
海淀妈妈把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和孩子上。
她们不用英语到处social,却能看懂整本的英语著作;她们了解民办校和公立校的区别,调查过各个教育机构的差异,不认为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她们清楚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讲究心理学,懂得取舍和因材施教;她们认为过多地打扮包装自己是浪费时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工作、看书和研究教育上。
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海淀妈妈的故事。
曾是一个佛系的妈妈,只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这里先普及一下,让海淀妈妈为之疯狂的海淀六小强。在北京甚至全国,海淀学生都很牛,而在海淀,六小强又格外牛,什么是六小强?
那就是海淀最牛的六所公立学中学,分别是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和首师大附中,六所中学承包了海淀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华北大录取名额。
海淀的小升初的入学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可谓百里甚至千里挑一。
所以海淀妈和牛娃们,通常会付出比别处多几倍的努力,她们也给很多人留下了“鸡血妈”的深刻印象。似乎提起海淀妈,总是离不开“鸡娃、报班、奥数、KET、PET”等标签。
海淀花生妈,她是庞大的海淀妈妈群里的一员,在面对儿子花生的小升初问题上英语网课辅导班小升初:世界500强经理辞职回家做陪读妈妈,她经历了什么?,她的实战经验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在花生小学四年级前英语网课辅导班小升初,花生妈都没有给孩子报任何课外学科辅导班,只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上了绘画班和篮球班。
而花生的学校虽然在海淀区重点学校之列,却不是第一梯队里的学校,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提倡素质教育,作业很少,通常花生到家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把作业全部做完,毫无压力。
至于周末和假期,花生更是各种玩,就是没练特长;看各种书,就是没看课本。
花生和花生妈妈
这种温馨的舒服的状态,持续到了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这个时候花生妈明显感觉到了周围气氛的变化:每位妈妈都忙忙碌碌,考级的考级,参加竞赛的参加竞赛,本来不报班的都报班了,本来报班的开始针对某个目标校补习,攒小班甚至一对一。
身边所有的妈妈都在为孩子冲刺六小强做准备,自认为佛系的花生妈也不淡定了,花了不少时间进行研究和选择,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放大招,给花生配齐各种班——奥数、语文、英语,还在家上英语网课。
同时,也开始帮花生纠错,教他学习方法,塑造更好的学习习惯(划重点,花生妈事后总结,从一年级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身为海淀家长英语网课辅导班小升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孩子进入海淀六小强。不像西城区教育资源比较平均,海淀区各个学校之间落差巨大,有六小强这样的“高地”,也有普校的“盆地”。
在小升初这个阶段,让孩子参加最终派位,而不是提前“上岸”优质校,对于有追求的海淀家长,意味着两个字——“输了”。
毅然辞职做陪读妈妈
自从2016年春天,花生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当他们把六小强定为升学目标后,发现时间不够用了,花生妈原来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经理,毅然辞职做一个陪读妈妈。
刚做陪读妈妈,她就被现实教训了,曾经是个学霸的花生妈却做不出小学的题,整整两年的陪读时间里,花生妈从不放弃自己的修炼和成长。
她做了几百道奥数题,熟悉鸡兔同笼、行程里的相遇和追逐、工程问题、进水放水问题、图形规律、数论……重新温习了英语英语网课辅导班小升初,去考了雅思,听力拿到满分9分,总分7.5,达到剑桥牛津的录取标准。
每年看60本以上的书籍,研究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古罗马建国史、生物进化学、博物学、心理学以及大量儿童的心理教育等。
她关注了20个小升初公号或论坛,加过12个课程群、7个家长群。
花生拿过一个奥数杯赛的二等奖,但在辅导班老师的眼里,二等奖等于没有奖;投过11次简历,参加过两次目标校的内部选拔考,认识的5个家长都报喜说接到体测密电的一个月后,只有自己的手机还一直静悄悄的,唯一打进来的电话,不是推销辅导班就是卖学区房的。
她拉黑了学区房的推销电话——太不专业了,不知道六小强没有学区房啊?!
在教育这条路上,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花生最后成功“上岸”海淀六小强,花生妈作为中国“教育军备竞赛”的亲历者,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她发现,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大多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没看到的部分才是关键的拼图。
她的亲身经历也折射出当下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择校择的是什么?
公立学校好还是私立学校好?
好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是毫不犹豫地投入激烈竞争还是保持淡定心态佛系育儿?
在众说纷纭的观念中,父母如何理性抉择,又如何维系健康的亲子关系?
她把自己的实战经验都写在了《上岸》这本书里,试图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帮助更多的家长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包邮】上岸 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 安柏著
京东月销量106旗舰店
¥43.5
购买
焦虑经常来自认知死角和思维误区,探讨教育需要全局意识和长期主义。在幼升小、小升初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趋势下,将来孩子和孩子的差距,不再是民办校和公立校的差距,也不是学校和学校的差距,而变成了家庭和家庭的差距。
即使择校变得更加不确定,我们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不只发生在学校,更是发生在家庭,还发生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我们也不要被别人家的“牛娃”打乱阵脚,而是从中借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科学养育,让孩子焕发生命力,增加未来的选择权,活得更从容、更幸福。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个时代缺的也不是机遇,而是迎机遇而上的素质。
全站搜索